close

20151022-1.jpg 

內田曬菜脯

民國四、五十年代,

內田的菜脯加工產業漸具雛形,

到了七十年代進入全盛高峰期,

庄裡年輕女孩不必去都巿「作女工」,

在家鄉就有工作。

下圖左邊的女孩邱月枝當時才21歲,

右邊的張阿珠也是20出頭。

早年曝曬菜脯是用ㄍㄢ仔,

日曬之後,

女工將ㄍㄢ仔高高舉在頭上捧回工廠(上圖);

但因ㄍㄢ仔的容量有限,

後來就發展出用竹棚架曝曬(下圖),

惟後來又改為直接在地面上曝曬,沿用至今,

地面上則特別鋪上一層網子以保持乾淨。

曬菜脯的方式從ㄍㄢ仔、竹棚架到地面曝曬,

當年的少女如今已是五十幾歲的阿嬤了。

歲月,讓內田的菜脯更香、更有味道!

(圖片提供/張仁義,撰文/蔡炅樵)

錄自2002年11月1日出刊的布袋嘴文化月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布袋嘴文化月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