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綠意滿眼的菜舖里

文/翁世冠

錄自2001年3月1日出刊的布袋嘴文化月刊 

 

 

20150901-1   

 

▲菜舖里的大榕樹。

 

 

菜舖里昔稱草仔廍,得名不詳。倒是「廍」這個字,據耆老言,可能與日據前本地有二家黑糖廍,經營黑糖粗製有關。目前本里社區理事長蕭有丁先生的住所,百餘年前便是一所糖廍之所在,蕭先生的夫人乃是當時糖廍主人鄭兩經先生的外孫女。今新吉庄之稍北,則是另一所糖廍之地址。

 

 

20150901-2

 

▲菜舖里的地標-「菜頭」。

 

 

◎從糖廍到菜舖

後因先民糧食作物間作,多以蘿蔔為大宗,本區沙質土壤又特別適合蘿蔔種植,且其製成品菜脯又是農村最常備的下飯菜。因此草仔廍遂被更名為菜舖廍。

大正年間本里為鹽水港廳,龍蛟潭堡、菜舖庄。昭和年間更為台南州東石郡布袋庄菜舖廍。民國三十五年,改為台南縣布袋鄉菜舖村。三十九年歸屬為嘉義縣布袋鎮菜舖里。面積3.55平方公里,人口約600人。

本里地處布袋鎮東北區,西鄰江山里,北連樹林里,東面、南面分別與義竹鄉光榮村、龍蛟村接壤。

龍宮溪上游在本里與江山、樹林兩里交會處附近形成「Ω」曲流,據說有九十九彎拐,狀似布袋。曾有人在曲流環繞處結庄,庄名就叫「布袋內」欲藉河道環圍,防止當時盛行的遊民劫掠。無奈河道太淺,無法形成天險,布袋內庄不久即告散庄。日本人據台後,將曲流截彎取直,即成今之「溪墘大排」,便是本里與江山里的天然界河。

縣道22號公路橫切過本里南端,是本里對外交通最主要的孔道。西經江山里、東港里、大寮連結布袋。東通東後寮,轉北到朴子、南向達義竹,其餘道路盡是羊腸小徑,但近二十年來農地重劃後,許多小徑如今已可行車。

◎福地福人居

本轄區內,在日據時代前結庄成功者,僅洲仔寮(含西北側溪墘)及草仔廍兩部落。民國前三年,有堪輿地理師蕭平安先生(蕭有丁先生之父)認為兩部落間地理優越,乃夥同莊添先生(曾任原料委員、評委)到各村莊邀人來集結新村落,即成今日「新吉庄」。

數年後,蕭平安先生因發現草仔廍稍東的「瓦窯」,地納三合水更宜居家,便遷往該處。莊添先生也因其他因素遷往下溪洲,以致「新吉庄」結庄兩位發起人的後代,目前都未定居該部落,倒是令人始料未及。

 

 

20150901-3

▲「瓦窯」,地納三合水更宜居家。

  

 

溪墘結庄甚早,但也沒落很快,數年前尚有王、韓、毛、殷、陳等姓共十多戶人家。三年前,最後一位住民毛成先生去逝後,如今已空留餘屋,不見人蹤,形同散庄。

菜舖廍居民以莊姓最多,大部來自學甲,少數來自樹林頭與溪墘間的番仔溝(已散庄),黃姓大多由西後寮移來,蕭姓源自新厝,邱姓則自內田搬來。新結庄莊姓人家許多由菜舖廍過來,蔡姓則是布袋、新岑人士參與結庄。洲仔寮則因移入者來處較雜,姓氏各異。

◎沒有巿集的長壽村

菜舖里的居民以務農為主,村民除了耕作自有農地外,空閒時也兼作農工。

西後寮農場就緊鄰本里東側,做「農場工」應是大部份40歲以上居民的共同記憶。農場做工,按日計酬,每十五天發薪一次。在那以農為主的時期,農場確曾給予村民極為充裕的就業機會,使本里居民有較鄰村更穩定的生活。但隨著農機的使用,產生了人力排擠,部份村民不得不出外謀生。

本里因位偏一隅,又公車不經,火車不過,聯外相當不便。除了菜舖廍及新吉庄各有一家雜貨店外,連個固定巿集也沒有,更遑論巿廛雲集的景象。但商人最是靈敏,以前是肩挑車載,今日則發財車沿路叫賣,生活所需一樣不缺。婚喪喜慶用品往昔都到大寮補貨,如今大寮「大路店」巿況蕭條。居民自備房車、機車相當普遍。朴子、鹽水、新營、嘉義都是選購什物的選擇,與大寮商圈的關聯性已大大降低。

 

 

20150901-4  

 

▲這裡沒有巿集,只有沿途叫賣的發財車。

 

 

 

沒有巿肆的喧嘩,多一份恬靜與安逸,再加上村民淡薄且樂觀。里幹事蔡勝斌說,菜舖里居民年齡六十五歲以上者約佔五分之一,全里平均年齡可能是全縣最高的,算得上是「長壽村」。

◎讀冊真艱苦

菜舖里學童上學問題,也是一頁滄桑,早年學童讀小學,需步行到新厝里(今布袋國小)上課。後來東後寮國校成立後,乃東向越區就讀。民國30年景山國小創立,又回歸學區就讀景山。遙遠的路程對上學的兒童而言,是一項沈重的負擔。

在里長蔡全安先生及地方人士多方奔走後,終於在民國44年成立景山國小菜舖分班,免除學生上下學長途跋涉之苦。46年成立菜舖分校,51年8月獨立為正義國小。但好景不長,隨著工商發展,農村子弟外流,學區內學童驟減。79年重新併入景山國小正義分校。80年廢校,預設為嘉義縣特殊學校用地。

山區廢校時有所聞,平地廢校絕無僅有。正義國小極有可能是台灣平地被廢的第一所小學,從其建校到廢校短暫的34年中,不僅影射出農村人口外流,農業發展的窘境,也讓我們瞭解為何部份農庄人去樓空,甚至「散庄」的農村悲情。

◎媽祖王爺齊庇佑

新吉庄蔗埕東南側,蔡榮春先生住宅附近,早於新吉庄結庄之前有一村落叫「下樸仔腳堤仔」。在散庄之時,村人將一尊媽祖寄存草仔廍謝達先生處,一直未領回,謝達先生於是轉寄放於朴子配天宮。直到光復後,新吉庄人意欲供奉一尊神明以作村人精神寄託。在商得謝達先生女婿黃石頭先生的同意,從朴子迎回膜拜是為「甲二媽」。因無廟宇乃暫駐蔡全安里長家中。庚午年(民國八十年)林昭得先生同意獻地興建聖天宮。鄉人甚為感激,林先生也因而當選第14、15屆兩任里長。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為甲二媽生辰。

菜舖廍則供有李府千歲、岳府元帥,也因無廟宇都暫駐爐主家中。農曆四月二十六日及八月十四日分別是李府千歲及岳府元帥之生辰,爐主都會將神明請到社區活動中心供信徒瞻仰膜拜。謁祖進香時,李府千歲往南鯤身,岳府元帥則到後壁鄉下茄苳。依往常看八月十四日,遊子歸鄉共襄盛舉者較多。農曆六月十五日是洲仔寮大眾爺生辰,庄前大眾爺廟是村人共同信仰的神明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布袋嘴文化月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