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永安里(大寮)的前世與今生

文/蕭中黃

 錄自2001年4月1日出刊的布袋嘴文化月刊

 

20150903-1   

 

大寮(永安里)屬於本鎮景山區,一庄一里;一里一庄,現有二十一鄰,行政區域在地圖上大約呈倒三角形,東臨義竹鄉後鎮村(後鎮仔),中間隔有溪墘大排,有義布橋相連;西接本鎮光復里;南面也以溪墘大排為界與義竹鄉北華村(北港仔)遙遙相望,本鎮新岑里(郭岑寮)亦在里南;西北與本鎮見龍里(內田)接壤;北面與東港里隔嘉義縣道一七二號公路,此公路與嘉義縣道一六一號公路在此二里交會,形成景山區唯一店家林立十字路口,一七二號縣道路面較寬可通往布袋鎮上與新營巿區,又有新營客運班車行駛,臨路店家眾多形成「大路店」,但永安里人數較少,又有永安宮為居民宗教信仰唯一中心,故庄頭意識甚強,此與對面東港里姓氏龐雜,地方又分四大聚落,且無唯一信仰中心寺廟以致庄頭意識薄弱二者有別。

◎曾為倒風內海的一部份

臺灣屬新摺曲地形,板塊擠壓造成地殼隆起,山脈高聳,本島夏季有西南季風吹拂,有時颱風來襲,風生水起,山脈迎風面雨量豐沛,常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區氾濫成災,但洪水也挾帶大量泥沙沖積形成嘉南平原與海濱沙洲,四百年前當時臺灣西南海岸有數個由沙洲包圍所形成內海,「倒風內海」即是其一,該內海又稱「魍港內海」,位於今嘉義縣布袋鎮與台南縣佳里鎮之間,而本鎮永安里今址位於倒風內海北側,為當時該內海一部分。

八掌溪發源於今嘉義縣竹崎鄉阿里山山脈奮起湖南側,其下游曾流經今鹿草鄉之鹿仔草庄與龜佛山庄,曾由猴樹港(今朴子巿)出海,後改道經今朴子巿南勢竹庄在冬港(今布袋鎮東港里)注入倒風內海。清朝乾隆五年(西元1740年)八掌溪氾濫改道,經由井水港(今臺南縣鹽水鎮)入海,原河道縮小改稱鹽水溪(此溪與臺南縣鹽水溪有別),鹽水溪日漸縮小,日本治臺後興修水利整治河川,將它截彎取直,光復後稱為溪墘大排,因河道加長而產生之龍宮溪為其下游,永安里今址曾經是海,也曾經有船循河道南來北往。

八掌溪之後又有二次大改道,八掌溪、急水溪、鹽水溪(位於臺南縣之鹽水溪)及其它河川在時光洪流裡扮演著海陸消長的推手,海岸線不斷地向西推進,加上人為開發,倒風內海逐漸淤積走入歷史,今日本庄南邊眾多漁塭即屬該內海之殘餘。

 

 20150903-2  

 

◎「宗盛堂」-邱家祖祠

清朝乾隆年間,距今約二百年前,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人氏邱星、邱明、邱淵、邱吉一家四兄弟渡黑水溝來臺,首先落居大坵田庄(今本鎮見龍里內田),日後四兄弟及其後代散居本鎮內田、大寮、前東港、後東港、後壁寮等庄形成「五庄邱」。

其中「大寮」一辭由來,說法不一,較可靠說法為邱明定居該處後所建之「寮」較它處之「寮」如六棟寮或山寮仔為大,故得名。清治時期與日治時期數次改革行政區域,國民政府治臺後採行村(里)鄰制,此制取代滿清與日本在臺所行保甲制,政府編定村里名,因本庄內有永安宮,故得名「永安村」,隸屬於臺南縣布袋鄉,當時為民國三十五年,二年後,布袋鄉因布袋港小上海時代人口激增改制為鎮,永安村改為永安里,民國三十九年又改制,稱嘉義縣布袋鎮永安里迄今,本庄於民國三十六年至四十三年間地址採用「光明路」,但「大寮」一辭沿用至今,東港、埔仔厝、永安、大寮等臨大路店四地名也以大寮知名度最高,讀者若有機會到新營巿火車站附近,便可聽聞計程車司機叫客嚷著「有人要去大寮布袋冇?」或「大寮布袋還欠一個」便可知筆者所言不假。

本庄自邱明開墾結庄後,人口持續增加,極盛時期於光復後約達四、五百戶,庄中甚至有南管樂團、車鼓陣、宋江陣等文武陣頭,拉弦吹笛享受絲竹之樂蔚為風氣。

◎曾經風光一時的大路店

而大路店興盛更不在話下,大路店東起前東港大排,西至米粉間,全長約三百公尺,為本鎮景山區之精華區,各行各業店家甚多,大路店路南大寮庄雜貨店、五金行、藥房、應有盡有,且設有一零售巿場,曾經出現黑松、新安樂、嘻美三間酒家;一間永樂戲院;一間茶室;一間金貓旅社,該旅社曾經與布袋鎮上臺澎旅社並列布袋唯二旅社。

更值得一提的是「回生醫院」,該醫院由原籍朴子巿前嘉義縣長黃老達先生所開設,是布袋鎮史上第一間醫院,也是當時本鎮唯一有病床、有住院的醫院,此院早已歇業,黃氏後人也大都遷徙它地,頗有人去樓空意象,醫院建築物部分尚在,部分拆除,空出空間移作社區活動場所,常常可看到許多媽媽在該處或跳土風舞,或跳元極舞,由於回生醫院關閉,使得布袋鎮成為全臺現有五十八鎮中極少數沒有醫院的鎮(即使診所家數也是寥寥無幾),也顯示本鎮醫療資源缺乏。

除了上述場所之外,大路店十字路口三角窗有棟三樓洋房建築「金龜樓飲食店」,曾經風光一時,常營業至凌晨二三點,今日再見該樓,已不復見當日盛景,倒是本庄三十年老店「英賓海產餐廳」早已成為全布袋鎮最負盛名餐廳,至今生意興隆,遠近馳名。

 

 20150903-3

▲金龜樓今貌。

 

 雖有大路店商業機能,但本庄有一段很長時間是農村,因土地鹽分較重影響農作物生長,又因養殖漁業收益較好,故田地轉為漁塭情形普遍,村庄中現有不少養殖漁民,本庄農漁村景觀皆有,今日臺灣已成工商社會,人口主要集中於都巿,鄉村受都巿引力,造成人口外移與人口老化,大寮也難倖免,不知何時能再現盛況,恐怕要等布袋鎮何時重拾第二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布袋嘴文化月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