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-2      

 

 

  布袋嘴地名源由()

文/蔡崇程

錄自2000年1月1日出刊的布袋嘴文化月刊

 

布袋舊稱布袋嘴,其地名源由眾說紛紜,莫衷一是,本人將以明末清初之「倒風內海」來說明布袋嘴所在位置,及其三百多年來的地理變遷。

 

探討布袋嘴地名由來,則非提到「八掌溪」與「倒風內海」不可。

 

據清康熙三十三年(西元一六九四年),高拱乾篡「臺灣府誌」卷一封域志山川條記:「八掌溪,自鹿仔埔山東南出,西過上茄冬之北,諸羅山之南,又西過小龜佛山,逶邐數里滙於猴樹港,入於海」。此乃有關八掌溪最早的記載,但當時的八掌溪是由猴樹港出海,古之猴樹港為今之朴子巿街。由上述可知,該溪上游至諸羅山之南,古今河道相同。康熙五十六年(西元一七一七年)陳夢林主編「諸羅縣誌」中:「…八掌溪,發源於玉山,過枋仔岸、阿里、牛朝(俱山名)之西南,為八掌溪渡(邑治南,抵郡渡此),至於白鬚公潭(有竹筏渡)《註:今之鹿草鄉下潭一帶》,過小龜佛山(有竹筏渡),西出為冬港(商船到此載五穀),南出青峰闕,入於海…。」由上述,八掌溪過龜佛山原向西北流入猴樹港,已改道為向西流經冬港(今布袋鎮東港里),南邊出青峰闕入海(今布袋鎮虎尾寮)如圖一。此乃文獻上第一次有關八掌溪改道的記載。

a-3    

 

    倒風內海的咽喉

據盧嘉興著「八掌溪與青峰闕」中:「青峰闕為蚊港。青峰闕係自佳里興向北突出的半島形沙洲最先端,與大坵田庒的冬港西邊之布袋澳間隙口,即倒風內海的咽喉,係扼住內海的總出口,青峰闕入內海,沿該沙洲南下為蚊港,其裏面至麻豆港、茅港尾港(今之下營)、鐵線橋港、鹼水港等廣大的內海,高拱乾稱曰蚊港,至『諸羅縣誌』始稱為倒風港,即倒風內海。」

 

由圖一可知,當時的倒風內海面積廣闊,上可達麻豆港、鹽水港…等。而在大坵田庄西邊有一小島,此小島即今之布袋嘴,其地理位置正如盧嘉興所言,青峰闕與布袋嘴即倒風內海的咽喉,係扼住內海的總出口。

 

另據布袋鎮人蔡博濤所保存之:「發蚊港北中桁張掛曉諭」之告示文(註一),該告示文係在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所發出(西元一六九五年),距高拱乾纂「臺灣府誌」的時間,相差僅一年,當時的八掌溪尚未改道,由猴樹港入海。文中之蚊港北中桁,其址係今之布袋鎮東安庄南邊的鹽灘。

 

由此可見,當時八掌溪雖未注入倒風內海,但是蚊港與現今之布袋嘴,確實是倒風內海的咽喉,扼住內海的總出口。而蚊港位處倒風內海出海口之南邊,布袋嘴則佔據出海口之北側。布袋嘴至蚊港虎尾寮直線距離約有五公里,整個倒風內海呈現出內闊而口窄的港灣,其形恰如一布袋狀,而布袋嘴正位在布袋形狀的倒風內海之出海口,所以名之為布袋嘴,此乃一般大多數人最能認同的說法。

 

註一:蔡博濤保存之「發蚊港北中桁張掛曉諭」全文

 

a-3 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布袋嘴文化月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