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戲夢人生

史豔文30年有感

文/蘇銀添

錄自2000年6月1日出刊的布袋嘴文化月刊

 

小金剛冷霜子孝女白瓊風雨斷腸人秦假仙

醉彌勒黃俊雄黃海岱聞世先生拾字郎逃名客

 

 

記得小時候村子裡還沒有電視,空暇時間,大人們或聊聊天、唱唱歌聯絡感情,或練宋江、舞龍鍛鍊身體,或掄甘蔗(有的拎甘蔗)賭輸贏,趣味又有甜美的甘蔗吃。小孩子聚在一起,或玩躲貓貓,或嬉鬧念歌,或玩踢銅罐,或玩跳格子,一群人嘻嘻哈哈,南奔北竄,東藏西躲,不知累為何物。純樸鄉下最常見的場景,一幕幕浮現。

 

偶而遇到機會,村內各角落的村民,扶老攜幼,帶著椅子聚集到廟口看「大戲」(歌仔戲)。大人們興致勃勃看著戲,臉上的表情隨著劇情起伏而變化。小孩子則不管看不看得懂,嘴裡吃著零食(廟會特有的攤販,如棉花糖、冰棒、芋冰、芭樂等),臉上總是掛著笑容,興奮之情溢於言表。對於正值年少的我來講,廟會可說是一年之中少數被期待的日子之一。

 

後來「新塭戲院」開張,提供村民多一種不一樣的娛樂。戲園(當時稱戲院為戲園)大都以放映電影為主,偶而也演歌仔戲或布袋戲。

 

◎童年回憶撿戲尾

 

記得當時最迷布袋戲了,可是買票看布袋戲,對我來講是完全不敢想像的奢侈。於是,放學後徘徊在戲園門口,等待「顧門的」大發慈悲,「撿戲尾」就成為我滿足渴望的例行功課。有時不甘只是「撿戲尾」,也會跟著別人趴在戲園窗戶上,從隙縫中偷看,不過,這必須承擔被抓的風險,眼睛雖看得高興,心裡卻七上八下,心跳加速,這種既興奮又害怕的感覺,非身歷其境難以體會。

 

時代在進步,村子裡有了電視,以前的消遣方式漸漸被改變。一時之間,電視好像取代了一切,尤其晚上最為明顯,幾處村民聚集的場所突然寂靜了,就連一些經常性的娛樂活動也變少了,電視的吸引力可真大啊!

 

◎家喻戶曉史豔文

 

記得在國小六年級時,電視布袋戲開播了。新奇的電視特技效果,多樣而快速的布景轉換,詼諧而富變化的口白,鮮活而細膩的木偶動作,無一不深深扣住每個人的心絃。經常令人驚嘆的劇情佈局,更是挑動每一條神經。劇中主角,轟動武林、驚動萬教的雲州大儒俠史豔文,也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。

 

每當布袋戲播出時間,總是造成萬人空巷,整個村子一片死寂。當時電視還不甚普及,有電視的人家,總是擠滿了觀看的鄰居。

 

原本就是布袋戲迷的我,當然也不例外,甚至不惜逃課,找到「電視家庭」蹲著便看。雖然人家不會不讓你看,但看到學生不上課,竟跑出來看電視,則會數落幾句:「讀您老爸的褲頭」、「讀您老母的裙頭」、「讀六冬不識一塊屎桶仔板」。回到學校,免不了被老師修理並臭罵一頓,甚至罰站到放學,也是常有的事。

 

儘管事隔三十年,一切景物已今非昔比,但回憶總是讓人感傷。現在想想,以當時鄉下小孩的憨厚,老師的權威,父母的嚴厲,能有一件事讓一個小學生趨之若鶩,不惜被父母打罵,被鄰人奚落,被老師責罰,甚至廢寢忘食,真是令人匪夷所思。可見史豔文無窮的魅力及深植人心之一般。

 

 

 

 

20150811-1

 

20150811-2   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布袋嘴文化月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