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冬港 前東港庄 東港里(中)

文/翁世冠

 錄自2001年10月1日出刊的布袋嘴文化月刊

 

 

20150914-1  

▲景山國小第一屆畢業生及教職員合照。

 

◎東港國民學校

東港國民學校,緊依著大賽爺山仔北側設立,在未設校之前,東港、崩山,遠至考試潭、新吉庄等地的學童,每天都要長途跋涉到布袋公學校就讀,非常不便。經地方士紳戮力爭取後,終於獲得有關當局在東港設校的承諾。

但在評估設校地點時,士紳們因立場不同,而有不同的意見,後東港王清波先生(任職農田水利會)希望學校建於前東港山南麓,方便本庄子弟上學。菜舖部保正(里長)邱萬福先生(原料委員,壯丁團團長)則屬意山北國校之現址,一番角力後,由邱萬福先生勝出。(註:邱萬福先生為移住菜舖部的後東港人。)

民國二十七年四月,國校終於創立,最初為布袋公學校前東港分校,民國二十九年四月獨立,改校名為東港國民學校;光復後,民國三十五年元月,改稱台南縣布袋鄉第二國民學校,民國三十六年二月,又改稱台南縣布袋鎮景山國民學校;民國三十九年十月,因改隸嘉義縣,更改為嘉義縣布袋鎮景山國民學校,民國五十七年,配合九年國教實施,奉令改為嘉義縣布袋鎮景山國民小學。

◎東港里的聚落

東港里共分四個聚落,由北而南為後東港、圍仔內、前東港和埔仔厝,且埔仔厝與大寮(永安里)僅一路之隔,常有外地人,甚至是本鎮其他地區人士,因弄不清楚這五處地名的界限,以致找人時倍覺困難。最常見的謬誤是誤以為大寮(永安里的俗稱)或前東港(車站牌名)即是這一地區地名之通稱。

嘉義縣道172號公路(義布公路)為永安里之北界,也是東港里(或埔仔厝)南端的起點。

◎埔仔厝

縱向,從義布公路往北到吳彪先生牛車店(今邱水川代書事務所);橫向,自吳榮先生米粉間向東到前東港大排,此長方形面積所涵蓋的地方,即是埔仔厝聚落原有的範圍。(埔仔厝因村落西邊便是東港埔『公墓』而得名)。

吳彪牛車店與前東港聚落,原本有近百餘尺距離,其間土地,大部為林海水先生所有,蔡寬鎮長時,原本規劃該土地為都巿綠野,屬限建區。民國66年,林隆滾先生當選第八屆鎮長後,重作都巿規劃,解除限建,遂有海山露天戲院及沿161公路兩旁房舍的建築,將埔仔厝的範圍北推到今王天送先生住處(通炎煤氣行),與前東港社區相連接。

埔仔厝聚落的東界,也向前推進有一公里之遙,前東港大排到龍宮溪上游(溪墘大排或掀圳)的義布橋間,沿172公路,近二十年來陸續有新房舍建築,只是住進者,絕大多數仍是本地住民,無法吸引新住民移入及青壯人口的流失,似乎是目前台灣農村無法擺脫的宿命。

埔仔厝乃日據時前東港派出所轄屬的第二保,光復後,曾更為下港里,民國42年,戶籍資料欲再調整,本庄林金助先生(第五屆里長,別號酣目),有感於村人對下港名稱的喜愛更甚於埔仔厝,提議二保化四港(即第一、二保化為前東港、中東港、後東港、下港)設里,因幅員不符設里條件,不為當局接受。民國42年12月10日。原一、二保併為東港里,但保留原有部落名稱。第一保為東港,第二保仍為埔仔厝(因埔仔厝沿用已久,許多記事都以此為名)。

林姓為本庄的最大族群,王、韓姓次之,昭和7年(民國21年)村中意見領袖林海水先生重病臥床,庄中諸事都不順遂,雞不啼晨,狗不吠叫,村民異常恐慌。林海水先生因與南鯤鯓主事者交情頗稔,林家商得南鯤鯓五王來庄中遶境,五王巡境中指出庄中不安癥結為村民王鵝,誤葬於庄中要穴(許定煌先生住處稍東),遂將屍骨移出,村民乃有順口溜:「鵝仔不成猴,風水藏龍頭」戲諷。又在林海水先生舊厝,韓天相先生家中…等多處地方,找得不明骨骸(鄉人研判可能是前東港大排上游浮屍,善心人士隨地安葬,村人建造房舍時又沒將它移除)事後,村庄靖平,林海水先生因感神恩,家中乃供奉南鯤鯓新三王分身。之後,其二子林當玉先生連任六任(八至十三屆)里長,三子林霳滾先生當選兩任(八及十屆)鎮長,顯赫一時。

埔仔厝無廟,輪值「頭家」者為安置神轎,煞費苦心,民國38、39年間,村民林秀先生因無嗣,身後無人繼承,村眾乃將其名下土地,用以建公厝(護安宮),安置神具。近年,鄉人覺得無廟不能彰顯神威,公厝場地又太小,乃向庄民許海洋先生購地,在庄後建廟,仍名護安宮。83年興工,86年完成,廟中神明有李府千歲、連府千歲、吳府千歲(肆三王)、金府千歲、朱府千歲及保生大帝等。

20150914-2 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布袋嘴文化月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